
環保部將清查環評機構
8月7日,自中央巡視組反饋專項巡視發現“紅頂中介”等環評領域問題以來,2015年上半年,環保部共完成環評領域17項整改措施。
其中,8家部屬環評機構正按相關工作方案進行脫鉤,已有1家機構注銷資質完成脫鉤,1家已完成資產評估,其余6家已報送脫鉤工作方案。
根據工作部署,部屬環評機構于2015年底前要率先脫鉤,省級及以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,則分別在2016年6月30日、12月31日前要全部脫鉤。
環保部通報,目前已有存在各類問題的63家建設項目環評機構、22名環評工程師,分別被取消資質、縮減評價范圍,全國1000多名已不在環評崗位的環評工程師主動退出。
在環保部組織開展的2015年度環評機構檢查工作中,共有涉及天津、廣東等8省市的311家環評機構接受檢查,占全國總數的27%。目前已完成對天津、山西的檢查工作。
通報數據顯示,截至7月中旬,環保部共受理環評資質申請226項,完成審查215項,其中批準新資質申請29家;對隱瞞情況、弄虛作假的22家機構不予批準;對現有環評機構資質條件進行清理,30家機構被取消或注銷資質。
為加大信息公開力度,環保部建立環評機構、環評人員誠信記錄制度,在官方網站設立專欄,公開環評機構和環評工程師資質信息。
另據環保部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介紹,環保部近期將發布新修訂的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》,對環評機構脫鉤后的接手機構作出相關規定,還將組織對環評權力運行監控機制的全面修訂。
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有關負責人則透露,下半年,環保部將研究修訂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》、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》,修正《環境影響評價法》部分條款,研究制定“十三五”環評改革實施方案。
2015年內,環保部還將完成或部分完成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》、《地下水導則》和《技術評估導則》的修訂;火電、石化等5個行業環評審批原則的制定;水電水利、火電等9個行業驗收指南的編制等工作。
同時,火電站、熱電站、煉鐵煉鋼、有色冶煉、國家高速公路、汽車、大型主題公園等32項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,將依據相應規定下放至省級環保部門。